左靖:在全民热议手工艺时代做一些最基础的工作 |《百工》讲座全记录
近日光明城携手衡山·和集书店举办了一场关于新书《百工》的对谈讲座。讲座邀请了策展人、乡村建设者、《碧山》及《百工》杂志书主编左靖先生、《碧山》杂志书副主编林小熏、文学及影视评论人苏七七担任嘉宾,衡山·和集书店创意总监令狐磊担任主持人。
几位嘉宾带您回溯《百工》的成书过程,探究当今社会热烈讨论的民艺复兴时代背景下的关于百工的传统与现代、传承与生存等问题。
当代语境下的《百工》
1
令狐磊:《百工》是在《碧山》杂志和《黟县百工》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在当今社会都在热烈讨论民艺、手工艺的时代背景下,从《碧山》到《百工》杂志,您将手工艺的部分单独拎出来结集成书,是出于怎样的思考呢?
左靖: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我们在乡村能做的事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在“文艺乡建”的概念下,我们从三个方面在安徽乡村展开了工作:一是手工艺的调研、整理、出版与展览;二是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再生利用;三是公共化生活的复兴。在这三项工作中,之所以将手工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是因为它是一个相对容易的着力点。我们所做的只是一些起步性的基础工作,因为这些最基础的工作在当今社会很少有人会去做,因此,我们就想先做起来。2011年创建的《碧山》杂志就有民艺的栏目:行动民艺、传承与表现,以及黟县百工(及时刊登调研的田野日记)。后来,因为受到日本民艺运动的影响,在举办了数个百工展览后,我们觉得需要有一本专门谈百工的书,所以将相关内容从《碧山》中抽出来并扩充为《百工》杂志书,并确定了“考工”“传承”“新知”“田野”“行动”“图像”“格物”“批评”等数个栏目, 我想,从《百工》的这些栏目设置上,是可以看出我们的“野心”和抱负的。
2
苏七七:我曾经去过碧山两次,对那里的印象很深。碧山那个地方的山水都非常美,但是那里的经济确实不够发达,诸多事物都还保持着传统又原生的状态。时隔几年,我有幸再去碧山,发现这里的乡村面貌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的祠堂已经被改建成了一个书店,很多村民都在里面读书,我觉得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改变。
此时,左靖的碧山书院也在这里创建起来了。从左靖最开始来到碧山开展调研,到与之相关的《碧山》杂志的创立,再到《黟县百工》的成书,最后是新《百工》杂志书的出版,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从理想到具体实践的过程。左靖之前关于这里的想法现在都一一得到了实现,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打动人。
最后回归到《百工》本身,它的实践永远是伴随着它的理论总结的,即它一边展开理论总结,一边进行相关的实践,收集实物;因而使得它本身就有一个活性的结构,既能在观念中加以深入,又能在实践中逐步得到认证。所以说,《百工》就是从“碧山”的实践中慢慢浮现出来的,也是从《碧山》中独立出来的一个分支。
就像左靖说的那样,《百工》是很朴素的,它不是把“百工”作为一种外在的观点,也不是将其当作标本化的博物馆式的展示。一方面,它通过收集、整理,让“百工”不至于在急剧变化的社会形态中消逝,同时也将当代的艺术、设计融合打破“百工”中去,来探讨它在当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可能性,形式很活跃,也很新颖,所以说它是“新百工”。另一方面,《百工》与原来的乡村建设和碧山实践是相联系的。在新的乡村建设中,“百工”能有所建树,就是因为它一边继承,一边又焕发出新的面貌;就像左靖正在修建中的碧山书院也要用到“百工”一样,它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的美学理想和需求结合起来的。
3
令狐磊:我看到今天活动的海报用了“渐次繁花”四个字来表达主题,请问这个名字有何用意呢?
苏七七:“渐次繁花”是我给《百工》写的书评的标题。其实这个标题首先就是从《百工》的封面出发的,《百工》比《黟县百工》的设计更简单一些,它的封面设计很漂亮,深灰蓝的底色配上烫金的书名,看起来很安静,但这静意中有一种闪烁,这也是寓示着“百工”在当今社会的存在状态:虽然容易被忽视,但依旧顽强地存续下来,并且正在努力地复兴之中。
在《百工》的卷首中提到了顾涛先生的一段话,他说汉代的大儒、大礼学家将《考工记》编入《周礼》,与其说是为了礼书结构的完整,还“不如说这恰恰是汉人在礼崩乐坏后,为求礼乐复兴而刻意为之”。礼乐的复兴是自上而下的,而“百工”的复兴也是自上而下的;在理论的收集与整理下,“百工”也将与当代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相结合,而渐渐走上复兴的道路。这也是“渐次繁花”这个主题的用意,就像花谢了还会再开一样,“百工”虽然现在式微,但还会复兴的。
当代社会条件下的手工艺人
4
令狐磊:左靖老师在乡村待了这么久的时间,有没有觉得乡下的手工艺人正在逐渐消失呢?
左靖:我觉得不是这些手工艺人消失了,而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现他们的存在。当然,各个地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去年我在贵州乡村调研时,发现仍有大量的“手艺人”存在,只是他们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做的纸、布、刺绣等基本上都是自用,很少市场交换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其实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职业化的手艺人,手艺只是他们的诸多生活技能之一。如果有可能的市场,我相信他们会愿意进行一些买卖的行为以补贴家用。当然,我们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农闲时组织一些“生产”,为他们的“产品”寻求一些销路。地扪生态博物馆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他们发展出一套机制,比如他们有一个创意乡村联盟,建构了一个让乡村和城市可以共享自然馈赠和再生设计的系统,恢复并建立了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互信互惠的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这是贵州的情况。在广大的江南地区,大量隐匿在乡间城市的手艺人有待于我们发现,我的朋友中已经有很多发现的事例。关键在于,发现后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机制。我总觉得我们还不够努力,目前还没有发明一种很好的机制将他们的手艺与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我们尚在摸索中前进。
5
令狐磊: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这些手工艺人依然停留在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状态中?
林小熏: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时代变化的大潮中,就像生命的起承转合一样,现代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手工艺中汲取养料,来建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是不可能再回到以前那种自给自足的时代了。目前日本的手工艺发展模式可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发展方向,因为我们现在还才刚开始,也不用过度悲观,我们现在先从基础的工作开始做起,慢慢地也会有成果出来的。
探索传统手工艺的未来与发展
6
令狐磊:如果让当代设计师加入到手工匠人地手工制作中去,这是一个好的想法吗?您会担心设计师只是想利用匠师的手艺来制作出设计师们想要的设计品,但这也许会改变传统匠人对传统手工艺的价值标准?
左靖:我觉得,越是手艺精湛的手工艺人,越是愿意将自己的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因为他会意识到,借助一些力量,手艺是可以精进的。传统的手工艺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说有些手工艺品比较保守、程式化,有的一些工艺问题技术问题解决不了,会长期在一个低水平上重复等等。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上很多精彩的作品,也是加入了当时的审美趣味,比如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会大大提升民间工艺的审美水平。从历史上看,传统手工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新的传统会不断出现,价值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一个良性的平台被搭建起来,而且还有市场,因为市场需求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构想就会获得成功。对于设计师与手工艺人之间关于传统与现代、手艺与私利之间的矛盾,我还是持比较开放的态度。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问题,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方面,我个人还是比较乐观的。
7
令狐磊:您认为日用市场怎么才能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相结合呢?
左靖:坦白说,我在日用市场方面的考虑是很少的,是我的短板。我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在基础的部分。我只是从自己关注并努力在做的事情上思考,并希望就此一点一点扩展开来。至于怎么把手工日用品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去,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模式。日本大部分的手工日用品很有品质,审美水平普遍较高,跟他们这么多年来进行的民艺运动息息相关。而我现在就是想从这方面来找到突破口,希望可以使中国的手工艺传承与发展做得越来越好。
观众提问
观众:日本的手工艺与中国的手工艺有什么区别?中国的手工艺为什么不能像日本那样与时尚紧密相关呢?
林小熏: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中国的手工艺复兴之路才刚刚开始,如果拿我们的起步阶段与日本的成熟阶段来做比较,我觉得这是不太合理,也不太公平的。
日本的手工艺讲究家族传承,这种工艺精神和美学追求都已经深刻在了后辈的理念中,成了一种工作和生活的准则,因而,他们能够自然而然地将手工艺地发展与生活时尚紧密的联系起来。因为我们现在还在起步阶段,所以我们确实无法与日本来比较;但我们也无需因此就来批评、抱怨,我们只能继续往前走。
观众:您当初调研时,为什么会选择碧山呢?经过这些改建后,碧山的返乡青年多吗?他们能有所作为吗?
左靖:当初选择碧山作为我们工作的地点,是因为碧山离我的老家很近,文化上都属于一个很有名的地域——徽州。在碧山工作过一段时间后,社会上有了一点影响,也确实吸引了一些青年人返乡。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因为他们返乡后,却发现家乡根本没有他们的位置,在这里他们很难找到发展的机会,当初的热情很快消失。应该说,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创造这样的机会。但是我认为,年轻人一定要先去城市,这是一个关于视野的问题。要善于学习城市文化的长处,只有先感受过城市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回来去建设乡村。一个现代人,如果没有城市文化的洗礼,他的知识系统肯定是欠缺的。顺便提一句,我们现在在贵州的工作基地非常需要年轻人的加入,如果各位有兴趣,欢迎报名参加,哪怕你只待一年或半年都没有问题。
《百工01》
左 靖 主编
《百工》丛书立足于本民族的乡土历史语境,力图寻找一条百工复兴之路,努力发声并贡献于世界。编辑创作团队将进行实地考察,拍摄影像资料,参照历史文献,重新梳理呈现中国乡村社会现存之“百工”生态。用图文形式,结合当代设计,向读者展现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发展演变以及现状,记录并参与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百工复兴”活动,深入探索吾乡吾土吾民的美学观念,激活民间百工在当代的新生,进而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运用与可持续发展。
相关阅读:
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光明城微店选购《百工01》